DAY1(9/28)
第一天行程的首站為「Art Forum(藝術論壇)」的展覽,該展由Messe Berlin所策劃,展覽地點為Berlin Exhibition Grounds,「藝術論壇」為本次的柏林文化震撼揭開序幕,Art Forum是德國藝文大事,也是當代藝術的「商展」,今年共有來至25個國家的129個參展單位,吸引了許多國際買家、美術館館長、策展人及觀光客,本屆邁入第十年,今年策展主題為「Temporary Import(短期輸入)」,其意指本屆邀請對象有部份為短期(約一年內)進駐柏林的國外藝術家,也意味企圖將多元文化注入柏林原本的藝文長河中,此外參展單位多為柏林及歐陸的商業畫廊、藝術村及替代空間,而柏林的商業畫廊大約有四百間,可見其市場的活躍力,Art Forum提供一個國際藝術交易平台,現場的單位無不費盡心力創造空間的可能性,彰顯自家畫廊或藝術空間的獨特性,但因為有許多的裝置藝術品極不易收藏及轉手,交易的主力還是在「平面畫作」及「攝影作品」上,其商業交易的市場量確是可觀。
第一天最後一個行程則是於本於統一前地處德東的Arena,此藝文空間的機能十分完整,是一處極成功的閒置空間再利用例子,腹地廣大(約兩公頃),原為包浩斯風格的廠房,另吸引人注意的是它入口處堆疊的幾只貨櫃而成的入口意象,其中為數有一半是台灣的長榮海運貨櫃。Arena有一值得探討的是,本處空間為私人擁有,據負責人指出於東西德統一後即買下,購置價格十分低廉,也為後續之經營開了一扇利基之門,看著許多國際級的歌星及表演團隊於Arena演出,以及可容納數百個展位的藝廊空間,以及數個小劇場空間,為Arena創造出一年1,000場大小的活動,總參觀人次約為3百萬人,讓一原本在東德年代的地下演出團體,在東西統一後,藉由地利及時空因素,賺進了大把的市場機制的歐元,另有有趣的是,因該空間位於港口邊,負責人突發其想的在港邊建了一有海水共構的淡水游泳池,以及在港邊定點擺放一供旅客用餐的小遊輪,總結該空間的價值因素,乃是此處有在西柏林較不易見的頹麗況味,且因為整體空間規劃的比例十分恰好,讓商業活動的需求與小眾市場表演空間都一並滿足於此處,靜態展覽空間雖設備簡陋,但因為此處名聲響亮,每次的畫廊及藝術空間的聯展,都常見人山人海,像極了台灣的夜市場的景況,成了十分常民的休閒空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